唱响振兴旋律,全国茶乡“好声音”齐聚浙江景宁

一片叶子落入水中,改变了水的味道,从此有了茶。一首茶歌,唱出乡野,凝聚了人的情感,从此有了魂。

9月25日晚,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办,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、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闻天下传媒、茶博览杂志社承办的首次“乡村茶歌大赛”决赛在景宁举行。从全国15个省(区、市)报送的58首茶歌作品中脱颖而出的20支优秀队伍现场角逐金、银、铜奖。最终,《安化千两茶踩茶号子》《小畲叶·大中华》《土家茶歌》3个参赛作品斩获金奖。

茶乡“好声音”齐聚景宁

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,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热烈响应,参赛作品题材广泛,风格各异,既有反映采茶制茶劳动场景的号子,也有抒发对茶乡深情的山歌小调,更有展现新时代茶农精神风貌的创新之作。这些作品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主要茶区,从东海之滨到云贵高原,从江南水乡到西北黄土坡,各地的风土人情、方言音调与独特的茶事活动,都通过歌声得以鲜活呈现。决赛现场,气氛热烈,座无虚席。

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翁志鸿在致辞中表示,这些年来景宁始终牢记嘱托,深入践行“三茶”统筹发展理念,坚持以茶兴业,以茶富农,构建“生态茶园+ 加工+ 销售+ 茶文旅”多元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,全力推动“茶产业链”健全与升级。“通过扩规模、提品质、做品牌,带动4万茶农年均人均增收1.2万余元,让惠明茶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惠民茶。”他说,茶歌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连接茶与人、乡村与城市、传统与现代的情感纽带。此次大赛在景宁举办,是对当地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肯定,也将有力推动茶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。

东道主景宁队《小畲叶·大中华》演唱现场

“唱这首歌的时候,心里装的不仅是一片茶叶,更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真挚情感。”作为东道主,景宁选送的《小畲叶·大中华》别具深意。作品以一片“畲叶”为意象,借助畲族文化这一独特纽带,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美好祝愿,传递出深沉而炽热的家国情怀。

而来自余杭区的径山禅韵艺术团,则以歌舞为载体,生动再现了传统茶宴的典雅场景。作品紧扣“真色、真香、真味”的三真内涵,艺术化地传递出中国人“以茶礼天下、以茶和天下”的精神气度与文化胸襟。“我们想通过《茶宴》这部作品,让更多人感受到禅茶一体、礼敬天下的中国传统茶仪之美。”

这些发自肺腑的感言,正是茶歌作为情感载体与文化纽带的最佳印证。

放眼整场大赛,每一首茶歌背后,都凝聚着一个个动人故事,也折射出新时代茶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蓬勃气象。从陕西苍茫黄土高原上醇厚高亢的《茯茶情歌》,到贵州苗岭云雾中灵动清新的《云上春醒》;从江西红土地上饱含深情的《宁红情思》,到广东代表队以质朴语言诉说的《我是一片叶子》……一首首茶歌,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,将各地独特的茶历史、茶习俗、茶人情娓娓道来。

杭州代表队《龙井茶香》演唱现场

“今晚的大赛给了我们很多惊喜,来自全国的选手们为大家奉献了一台高质量的演出。”大赛评委、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、女高音歌唱家郑培钦感慨道,评委席始终以“专业度+创新性+社会价值”为核心标准,既关注选手的实力,也看重作品背后传递的思考,希望这些优秀的原创作品能为茶文化发掘更多有潜力的生命力。

“我也想对选手们说几句话,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每位选手在备赛中的投入都值得肯定。”郑培钦表示,这不仅是一场竞技,更是一次成长交流的宝贵机会,期待选手们能在更大舞台发光,也期待下一次茶歌大赛还能见到大家的身影。”

茶歌新唱的时代思考

这场大赛,远不止于一场音乐竞技。它更像是一次对散落于乡野田埂间的茶文化“活态”遗产的系统性挖掘与集中展示。大赛相关负责人表示,举办乡村茶歌大赛,旨在激活、传承和发展宝贵的茶文化资源,让深植于泥土的茶歌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
整场赛事体现了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。20首作品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主要茶区,歌曲中融入的方言、地方音乐元素、特定茶品故事,使其成为地方文化身份的独特标识。

《龙门阵摆起来》演出现场

来自云南的哈尼族“三丫兄弟”,身着民族服装,挂着鲜红的“丢包”出场,他们将云南五大民族方言融入歌曲《人走茶不凉》,赢得满堂喝彩。四川成都的一对母女选手,在舞台上摆起了“龙门阵”。母亲郑薇是蒙山派“龙行十八式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,扛着3斤重的铜壶表演,她10岁的女儿成尚嘉从5岁开始学习这项非遗技艺。她们合演的《龙门阵摆起来》,将非遗、茶文化和音乐完美融合。《安化千两茶踩茶号子》,用劳动号子的方式演绎千两茶独特的制作工艺,7个壮汉共同“杠压”,齐声吆喝,别开生面。

三丫兄弟演唱《人走茶不凉》

记者梳理发现,部分作品在保留传统茶歌韵味的基础上,大胆融入现代编曲和演唱技巧,展现了茶文化在当代的创新表达。一曲《灵风》,用rap的形式演唱茶歌,令人耳目一新。除了创新表达和演绎,这场茶歌比赛舞台上,“人”的主题格外突出。茶歌中歌唱的,不仅是茶,更是采茶人的晨曦、制茶人的汗水、奉茶人的温暖,是人与土地、人与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。而这正是茶歌的灵魂所在。

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,此次大赛为“茶文化赋能乡村振兴”提供了生动注脚。舞台上,城市音乐人与乡村歌者同台,年轻面孔与老一辈传承人携手,传统曲调与流行元素碰撞。这生动体现了城乡共融、代际传承、创新驱动的乡村发展新气象。茶歌,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,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,成为讲好乡村故事、促进茶旅融合、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。

《安化千两茶踩茶号子》表演现场

以歌为桥续写新篇

经过激烈角逐和评委公正评审,大赛最终决出金、银、铜奖及优秀奖项。其中,《安化千两茶踩茶号子》《小畲叶·大中华》《土家茶歌》斩获金奖。颁奖典礼上,获奖队伍手捧奖杯,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。

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驻会副会长张仲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,本次大赛意义重大,是贯彻落实“三茶”统筹发展理念、助推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。张仲灿赞赏大赛亮点纷呈,征集到的作品形式多样、民族特色鲜明,评审专业公正,宣传效果显著。大赛的成功离不开各方通力协作,特别是主办方的精心谋划、承办方景宁县的有力保障以及专家团队的专业支持。

正如大赛结束语所言:“茶歌里,有乡土的根脉,是祖祖辈辈在茶园里的耕耘回响;有文化的魂魄,是中华茶文化在时代里的生动表达;更有振兴的力量,是城乡共融、老少携手、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的乡村发展新声。”

首次乡村茶歌大赛的成功举办,是一个精彩的开始。它让我们听见,那些曾经只在山间回荡的茶歌,正以崭新的姿态被收集、被聆听、被传唱;它让我们看见,茶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迸发出的无限活力。以茶为媒,以歌为桥,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,这场关于茶与歌的盛会,必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,谱写出更加动人的篇章。

茶歌悠悠,余韵绵长。景宁之夜落下帷幕,但茶香与歌声,将继续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飘荡,连接过去,启迪未来。

颁奖仪式

(文章来源:潮新闻,图片由主办方提供)

2025年9月28日 10:01
浏览量:0
收藏